9月16日,强台风“山竹”登陆江门,作为新会区绿色大健康支柱产业之一的新会柑也备受影响,不少柑树被吹折,青柑纷纷落地,部分乡镇果园停电,柑田受浸难以排水。连日来,区农林局分赴各镇指导救灾复产,尽力使农林业的损失降到最低。
新会柑,挺住强台风的洗礼
“工作人员、三个果园、四个仓库,全都安全,未有大的财产损失。”台风前,温和堂负责人温伟成通过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组图片,从厂房到柑树全面防范,窗门封闭,筑起沙袋防水浸;台风后,他也松了一口气,“美好的日子在前方”。
记者了解到,相比去年“天鸽”台风时,许多果农的应对措施不足,今年许多种植园主都做足措施,加固厂房,固定柑树,尽可能减少损失。
“我们损失也不大,有一些落果,但都是预料之中。”柑场在三江镇的“古会桥”负责人刘继发说,“果园有个竹棚被揭顶了,迟点修复。”
台风过后,许多果园都迅速组织人力排水,扶直并固定柑树。对于仍是青柑期的落果,果农只能把剥皮晒干,尽量减小损失。
“总体来说,破坏力比不上去年的”天鸽“,但也造成大面积损伤,水浸情况也没有此前6月的‘艾云尼’厉害”,新会区农林局副局长潘华金这几天都在田间地头奔走,掌握了新会农林业受台风影响的总体情况。
“主要是物料和设备的损毁”,就新会柑而言,“今年恰好是新会柑的‘大年’,普遍丰产”,“一方面,小青柑的收购价不如去年,伴随小青柑茶产量的回落,前期摘果的不多,整个新会的柑园都留到大果采摘”,“另一方面,今年恰好是新会柑的‘大年’,丰产年的柑果时下已经膨大,受风摇落比较严重。”潘华金说。
记者从各个柑园发来的图片中见到,部分柑树的枝干被强风硬生生扯裂,地上有积水,柑果落地也比较普遍。“长时间积水会导致柑树根部受损”,潘华金比较担心这一点。
初步估算陈皮行业受损约2.3亿元
9月17至18日,新会区农林局、陈皮协会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组成四个工作小组,奔赴各镇(街)了解新会柑橘种植区域和产业园受灾情况,分类指导救灾复产。
“风力大,吹袭时间长,吹折、摇伤、吹落比例高,造成损失的达80%以上,特别是崖门、古井、三江、双水风力强劲,情况更严重,成年园亩均落果350公斤左右。”关于落果情况,19日晚上,新会区农林局发来通报,给出了具体数据。据悉,“山竹”导致全区所有柑橘园均不同程度受损,涉面100%。
另一方面,由于潮位高,潭江沿岸出现内堤漫顶和潮水托顶情况,会城、大泽、司前、罗坑、双水、崖门、古井、沙堆等围田柑橘区受灾成灾面达90%以上,全区柑橘受浸严重、漫过畦面的约7万亩。“加上部分地方到18日下午还没供电,到18日下午,田间受浸的比例仍有近50%,约3万亩的水位还处于高位。”
“风力吹摇、枝干断折对树造成物理伤害,长时间渍水对根系形成化学伤害。”18日,“新会农林”发出《强台风“山竹”灾后复产技术指导意见》,内容包括指导广大柑农通过药剂防控保住柑树。
“正值新会柑果实膨大期和秋梢生长期,也是柑桔溃疡病发生的敏感时期,强台风带来的大风、降雨除造成大量落果外,对正在生长的秋梢也造成很大的损害,特别有利于柑桔溃疡病的发生和蔓延”。同时,台风对柑树的根部伤害最大,恢复过程也比较缓慢。
9月19日,新会区农林局初步估算,全区陈皮行业受灾损失约2.3431亿元。
其中,产业园受灾损失1111万元, “其中产业园项目损失约111万元、园区龙头企业损失近1000万元”;其次,全区240家中小型茶企,受灾损失约720万元;再者,全区农业设施损坏3000户,每户约3万元,共损失约9000万元。
总体而言,全区8。5万亩柑园100%受灾,其中造成明显经济损失6.5万亩(挂果面积),亩落果350公斤,全区共损失产量约2.1万吨,价值约1.26亿元。